今年,党中央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个重大战略目标, “双碳”目标的提出是中国主动承担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责任的大国担当,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任何产业都不应该离开可持续生态这个重大课题,而酒店业的环保话题似乎从没有“隐退”,但也仍然不够“严肃”。大住宿业的环保计划需要从一个行业热点,变成主流趋势……
01.环保战役,文旅/酒店集团率先打响
不久前在英国格拉斯哥落幕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以下简称COP26)上,近200个国家签署了针对全球变暖控制在1.5°C的《格拉斯哥气候公约》,并承诺在2022年底前再次评估各自的2030年减排目标。
而在今年8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报告《2021年气候变化:自然科学基础》也指出:
“预计到本世纪中叶,全球各地区的气候变暖情况仍将持续,极端天气变化和降水事件将越来越频繁。除非采取行动,大规模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否则将升温限制在1.5°C甚至是2°C都将无法实现。”
事实的确如此。就在我们身边发生的郑州720特大暴雨彻底刷新了全球大城市最强的暴雨记录和应对极限。而在地球的另一端,一向暖和的美国得克萨斯州也在今年2月经历了极为罕见的极寒天气,冻灾还引发了大面积停水停电的重大灾难。此外,还有北美的极端高温和频繁山火,欧洲和亚洲的严重洪涝灾害,非洲的干旱以及随之而来的沙漠蝗灾。这些在今年频繁出现的最真实的极端天气事件和自然灾害,不断提醒我们,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已刻不容缓。正如COP26网站上对当下境况的一句形容——“这是控制气候变化失控的最好和最后机会”。
在应对全球性的环保问题上,没有哪个行业可以成为例外。根据世界旅游组织发布的报告《Transport-related CO2 Emissions of the Tourism Sector – Modelling Results》,2005年到2016年,旅游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至少增长了60%,预计2030年将达到19.98亿吨。
旅游行为对全球变暖的推动正在加速。同样,气候变暖也在直接改变着旅游市场。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冷的目的地变暖了,北方地区的居民不用再长途跋涉去到温暖的南方度假,这对以沙滩为卖点的度假酒店来说或将是不小的打击。因此,无论是基于当下的环保趋势,还是肩负着引领行业进步的使命,一些头部酒店玩家们已经开始打响一条可持续酒店环保“战役”。
例如,为了协助酒店业朝着《巴黎协议》定立的全球目标迈进,雅高、锦江、华住及其他全球头部酒店管理集团(约25,000家酒店)共同与世界旅行与旅游理事会 (WTTC)、可持续酒店联盟 (SHA)制定了一份全球酒店可持续发展基准框架。在这份框架中,提供了一系列提高全球酒店业可持续发展标准的举措,为未来旅游行业的利益相关方提供了更清晰透明的选择与方案。
同时,不少奢华度假酒店在推出新品牌时也开始考虑将可持续理念作为品牌文化的一大亮点。最近悦榕集团在湖州潞村开业的第一家悦柳酒店,主打的就是极简主义和绿色出行的理念。还有早些时候在马尔代夫开业的嘉佩乐姐妹品牌——柏典酒店,也将环保作为酒店最大的特色,在建造时就选择了本地生产的、可降解和重复使用的材料。
另外,行业里的其他企业也开始助力具有环保意识的酒店。当下,我们在谷歌浏览器中搜索酒店,将可看到目的地酒店是否取得谷歌认可的独立组织的环境可持续性认证。如果某家酒店出现了“已通过生态保护认证”的标签,则表示该酒店已获得谷歌认定的满足标准的代理机构所颁发的认证。
02.那些我们正在经历的浅薄和误区
很多行业人都知道,每年三月的最后一周,朋友圈里的酒店业者都在忙着筹备“地球一小时”活动。这个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起的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活动总能吸引各种人参与,他们通常会熄灭酒店大堂和建筑物外立面的灯光,然后邀请媒体和嘉宾席地而坐,奉上香槟和小食,仿佛找回大学宿舍室友们关灯讲故事的乐趣,一小时后灯光亮起,众人散去,夜晚美好… “地球一小时”活动年复一年,而理工男们对待这个活动嘲讽也从未停止。
《故乡与世界》这样表示:在他们看来这只是小布尔乔亚们(小资产阶级)的无痛呻吟,城市电力既不能被储存,关灯一小时还会造成电网负荷不稳,造成更大的浪费。
没有经过深刻调研的“站边”,很可能将环保落于一种“自我感觉良好”的层面,而削减了可能产生更多影响的——更严肃的行动。
正如此前各大餐饮连锁将塑料吸管替换成的风潮,麻省理工的工程学教授、运输与物流研究中心主任 Yossi Sheffi 对此提出质疑,在他看来,这些行动似乎更像是公关活动,而不是真正的尝试。——用纸质吸管替代塑料吸管听起来是个很好的点子,而此前麦当劳也承认,这种纸质管因为厚度,废物加工厂无法回收,只能作为一般垃圾处理,而旧款是可以作为塑料回收的。
值得讽刺的是,如今我们所排斥的塑料用品,早期却是因为“环保”而诞生。以前人们所用之物大都是自然材料,就会大量砍伐树木,为了减少自然损坏才诞生了塑料,人们欢呼过这一新物种的诞生,而如今依然是为了环保,我们要禁塑,然后用回自然材料。如果我们的环保布局及行动不进行全局推演深度思考,此番轮回恐怕不会结束。
回到行业,目前我们仍然面临一些关键问题,使得环保之路始终无法获得较大进展:
一是环保意识未全面。可持续发展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根源其实要从1997年英国学者约翰·埃尔金顿提出的企业"三重底线"概念说起,即企业盈利、社会责任、环境责任的统一。然而,在酒店业,大多数公司在近五年才更加明显地回应顾客对地球的关心,如毛巾重复使用政策和塑料禁令。自2019年7月1日上海全面停止供应“六小件”(牙刷、梳子、剃须刀、鞋擦、浴擦、指甲锉)后,全国其他地区也开始出台相关政策,不在酒店房间内主动提供一次性个人护理用品。对于大多数酒店来说,说服客人不再提供洗漱用品已是不小的一个成就。不过,业内专家表示,酒店环保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禁止“六小件”上。
空间秘探认为,酒店企业追求的环保不应只是停留在浅层的表面,上下游供应链的参与、员工环保意识的培训、顾客生活方式的打造都是创建绿色酒店的必经之路。
二是行动落实未到位。即使酒店自身有一套绿色体系的实施方案,可是由于缺乏完整的可持续发展思维模式,在执行过程就会存在落实不到位的情况。一方面,没有设定相关绩效去衡量和推动品牌的价值观,例如备品回收率、能源、水和气体消耗等相关指标。酒店也未聘请具有绿色饭店评定资格的鉴定人员,来对实际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考核。另一方面,酒店员工培训不足也导致了计划的实施举步维艰。缺乏环保知识普及的员工一定程度上会制约酒店的绿色改革,未增加工资的情况下更复杂的工作程序也会使得他们在实施过程中,出现配合度较差的情况。
三是监管体系未健全。尽管“可持续发展”、“提倡环保” 成为眼下各产业最热门的词汇,但实际上并没有专业机构来负责认证品牌是否如他们所说的那样,酒店业也不例外。国家旅游局虽然发布了《绿色旅游饭店》行业标准,并对评定标准进行了量化打分。但由于该规定仅仅为行业规范,即使酒店未符合评级保准,也不会受到任何处罚。品牌的“可持续”标签容易变成营销噱头,环保活动成公关秀场,多为声势大,作用小。事实上,行业还需要更多更严肃的行动来回应这一国际大话题,需要以更高格局与更广视角来看待它,但却要从细微之处全面展开切身行动。
03.如何重新定义“可持续法则”
近年来,酒店巨头们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全球领导地位多次得到认可,如希尔顿连续五年入选道琼斯可持续发展世界指数以及北美指数、美利亚酒店集团连续三年被评为西班牙和欧洲最可持续发展的企业、雅高酒店集团凭借“21世纪地球”可持续发展项目荣获亚太旅游协会(PATA)大奖。不难看出,他们在逐渐树立着这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标杆,也在针对以往不成熟的环保理念重新书写着可供参考的新篇章。在责任意识、行动付出、行业规范、软件升级等各个维度的进步下,未来的可持续主义法则将被重新定义。
从被动到主动
在过去,出于对政策的贯彻执行,以及大环境的考量,酒店做了部分环保主义行动,但或许并没有太多的主动环保意识。在未来,行业仍需要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投身于可持续战略的发展,寻求行业服务文化与环保主义准则的平衡,甚至成为品牌亮点。
比如源于藏文化的松赞酒店,利用光伏太阳能+储能进一步稳定能源供应,替代化石燃料;用电动汽车替代燃油车;用4个月改造酒店能源系统;6个月实现可再生能源利用;在第10个月实现第三方认证机构对零碳酒店的认证工作,并把这个过程复制到现有所有酒店改造和新建酒店规划中。它似乎一直在刻意回避网红化的趋势,酒店里没有亚克力的透明泳池,没有缠满塑料花的白色秋千,也不会在晚上开启建筑外立面和庭院照明,酒店内道路使用感应夜灯,走过以后灯会熄灭。如果不是这样,光污染必然会让人们失去拿着相机仰望星空的机会。松赞酒店已然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绿色秩序”,而非坐等政策来袭。
从故事到实践
随着 "洗绿"或 "洗社会"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利益驱动和关怀驱动的企业在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同时也引起了消费者的怀疑。这对希望推广其环保理念的酒店来说是一个挑战,但对那些真正表现出可持续发展的酒店来说却是一个机会。既然讲了“环保故事”,便需要付诸行动,需要酒店在具有持续性、长期性的实践中对品牌故事做出响应。那些“言出必行”对酒店品牌将获得更多的消费青睐。
位于葡萄牙里斯本的精品酒店Inspira Santa Marta,从2010年将一座历史性建筑改建为环保型酒店开始,就一直致力于开拓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式。在八年的不断探索之后,它的坚持得到了回报——被世界豪华酒店奖评为世界最佳豪华生态/绿色酒店。
当Inspira酒店于2010年首次开业时,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将一座18世纪的建筑改造成环保酒店。
从政策到行规
从最早的绿色饭店到取消“六小件”再到酒店禁塑行动,近年来国家推出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帮助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多方合作和更均衡的责任分配。但想要2030年实现减排目标,目前的进展还不够迅速,企业不能也不应该仅仅依靠政府的干预或监管,来实现未来雄心勃勃的脱碳计划。
除了政府的宏观调控,头部企业尤其应该积极以微观视角做出行动,建立自己的秩序与规则,从而影响行业,推动书写一个世纪的酒店环保梦作出贡献。在上述文中提到酒店集团领袖们开始共同制定全球酒店可持续发展基准框架,便是一个好的开端。在行业已经有相对成熟的技术来解决大部分减排问题的时候,政府及行业领军者有责任以更积极的角色来刺激未来绿色酒店的转变。
从硬件到软件
值得点赞的是,近年来不少酒店在软硬件选择上都偏向于环保材料,一来是消费需求所致,二来投资产品的爆发,当下可谓是产品力打造正当时,酒店从建造初期便开始选用可持续的再生材料和绿色环保设备,在硬件的匹配上下足功夫的不在少数。从这一层面上来看,投资人、品牌及供应商在可持续发展的愿景上不谋而合。
但在后期的运营服务中,环保态度往往只停留在了宣传文案当中,而“环保软服务”并不是品牌的重心。事实上任何宣扬环保主义的酒店,都有责任将这一行动及关怀传递给消费者,有责任引导消费者也参与到小小的行动中去,至于怎么引导,如何参与,那便是酒店要思考的事。
比如在客房设置“环保卡”,客人在看到卡片上的科普信息之后自主选择是否每天更换床单;提醒并鼓励消费者带走拖鞋等一次性用品,日后重复使用;节约用水、合理点餐等提醒……另外,酒店在取消一次性用品的同时,通过提供欢迎水果或者纪念礼品等奖励性方式,来表达酒店对客人环保理念的支持等等。酒店可以以更加明确的态度告知消费者自己的“环保决心”,通过有效的提示、沟通引导,得到消费者的认同、理解并能参与进来。
04.5条环保小建议
从选址到原材料再到运营,酒店店正不断调整奢侈体验与环保责任之间的平衡。空间秘探综合观察分析5条环保建议,仅供参考。
与当地文化相互依存
酒店可以通过采购当地产品来减少碳足迹的产生,还可以向客人介绍有关当地社区的文化以及品牌与他们的密切联系。如起源于藏地文化的松赞酒店,不仅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在装修装饰上还融入了铜制的手工艺品,建筑材料也全部来自本地石材泥土。松赞将藏族人民对于自然的敬畏之心在酒店各处的实践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松赞在塔城哈达村开展的农家磨豆腐体验课程,不仅可以带着客人到这里体验传统技艺,还将这个即将消失的传统工艺救活了过来。
合理的数字技术应用
数字技术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希尔顿的智能客房(Connected Room),入住的客人可以通过希尔顿集团的应用Hilton Honors来控制房内的各种智能设备,包括室内的温度和光照;另外,科技初创公司SensorFlow发明的智能客房分配系统可以根据系统的传感装置进行自动化空调温度调节,做到有效能源管理。
有效利用自然资源
聪明的酒店善于利用自然资源去营造更有在地化特色的浓烈色彩,如位于马尔代夫的柏典有着当地首家100%的太阳能驱动的儿童俱乐部、娱乐及潜水中心。另外,国内的裸心谷度假村也选择了具有生命力的天然材料,就地取材地用道竹叶来搭建屋顶和可持续建筑技术的夯土墙构建。
加强顾客参与度
在减少食物浪费的层面上,还需酒店和客人双方同时付出行动。当下,不少酒店都在尝试潜移默化地改变客人的饮食习惯。如俄勒冈州波特兰金普顿酒店的Red Star Tavern餐厅停止主动提供免费的餐前面包,除非客人提出要求。而此举措为该酒店减少了每周22.5磅的生面团,每月减少了65磅的生奶油。另外,由于客人倾向于在自助餐中装满餐盘,位于拉斯维加斯的某家酒店也为此提供了较小的自助餐盘,减少食物浪费的情况发生。
(环球旅讯)https://www.traveldaily.cn/article/149305
部分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service@ccshis.com)。
Copyright © 2008-2025 深圳中智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501577-1号